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海所主办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4年度工作会议
为加快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加工技术新质生产力在提供优质、营养、健康水产食品供给中的技术支撑作用,2024年9月27日,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口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指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办,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深远海渔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特色淡水鱼、海水鱼及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蓓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林祥明副院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吴洽儿副所长,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邢红斌书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来好研究员等多位行业内领导、专家、企业代表、一线从业者、媒体等近百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我国水产品加工领域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会议由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南海所李来好研究员主持。
吴洽儿副所长在致辞中表示,有赖于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科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近年来南海所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学科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在鱼类高值化加工、传统水产品高质化加工、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等领域取得较多成果,获省部级奖项多项。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多出成果、多做转化,共同推进我国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邢红斌书记在致辞中提到,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到7116万吨,连续35年居世界第一位,此次水产品加工体系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协办单位倍感荣幸,会议的召开为各位专家学者,青年才俊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我国水产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写下新的篇章。
林祥明副院长在讲话中强调,“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落脚点就是水产品加工业”。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培育深远海养殖当家品种,配套发展加工流通业,全产业链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向前延伸衔接育种、养殖,向后拓展衔接市场和消费者,是渔业全产业链条发展的中心环节,更是重中之重。新形势下,聚焦保障多元化食物供给,水产品加工业,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在会议特邀报告环节,朱蓓薇院士就新形势下水产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大会特邀报告。朱院士提到,我们应以新的观念去发展海洋预制菜。目前预制海洋食品产业还存在着营养流失、风味失真、标准不健全、智能化加工程度低、质构劣变、安全无保障等发展问题。她指出,要以科技为海洋预制食品发展赋能,解决海洋预制食品现存痛点,发展难点,提高国民认知度、认可度及满意度。
薛长湖院士针对海洋水产品加工未来发展趋势作大会特邀报告。薛院士深刻剖析了我国现阶段海洋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化应用意识淡薄等。并分析了未来水产行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水产品加工业正站在产业升级的关键历史节点上。薛院士鼓励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要以产业痛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海洋水产品加工技术方面做出原创性成果。
南海所赵永强研究员汇报了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3年度工作总结,其中详细介绍了2023年度工作亮点:2023年研发体系在研项目800项,累计在研项目合同经费6.17亿元,企业研发投入经费6.47亿元。研发体系获各级奖励73项次,研发新产品597个,2023年发表论文1472篇,出版专著14部。2023年研发体系申请发明专利417件,授权发明专利291件,获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135件。制修订国家标准17个、行业标25个、地方及团体标准59个。
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注重青年人才培养,鼓励青年专家勇挑大梁,为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研发体系青年专家学者在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产业布局规划、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会议同期成立了由中国海洋大学毛相朝教授任主任委员、大连工业大学秦磊教授与南海所赵永强研究员任副主任委员,以及来自研发体系中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22位青年专家委员组成的第一届青年专家委员会。会议还邀请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川教授与南海所王悦齐研究员分别就罗非鱼绿色加工与品质控制与大宗鱼类生物发酵风味形成分子基础与代谢调控机制作青年专家委员报告。
会后,参会代表还赴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热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团队、热带益生菌健康促进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海南大学企业协同创新实验室进行参观交流。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