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转化 >> 成果推广 >> 正文

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撰写时间:2018-04-19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号:
打印

成果名称: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海洋与渔业服务中心

主要完成人员:贾晓平,陈丕茂,蔡文贵,李纯厚,唐振朝,刘思远,贾春斌,李永振,王华接,余 景,李辉权,杜飞雁,陈国宝,廖秀丽,陈海刚

成果简介:本项目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从国家科技兴海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系统研发了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关键技术体系:(1)构建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的数学模型,系统阐明基础礁体结构的流场特征、环境造成功能与生态调控功能;优化和确定了12种适应南海海况的基础礁体;优化和确定了12种礁体、3种礁群和礁区布局的配置结构;(2)建立附着生物的生态特征综合评估方法,系统解析了6种基本鱼礁材料的生物附着效应及其生态综合效益,阐明7种环境因子和季节变化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机制,阐明提升礁区饵料效应的优化条件;(3)创建鱼礁模型趋附效应概率判别评估方法和诱集效果5级评价标准,系统阐明了118组单礁、双礁和多礁组合对9种重要增殖种类的诱集效果,解析了3种光照下礁体的阴影诱集效应,提出了礁体结构与组合的优化方案;(4)研发了人工鱼礁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新模式;(5)构建了现场网捕-声学评估-卫星遥感评估综合评价技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定量评估了礁区的增殖效果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6)编制了人工鱼礁建设规划、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范和管理规定。(7)系统集成6项共性技术,形成我国人工鱼礁技术体系,构建人工鱼礁示范区。

  项目技术成果将我国人工鱼礁海洋牧场研究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 引领和推动了我国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沿海普遍推广应用,仅根据广东省统计,20062012年建成人工鱼礁海洋牧场40多处,礁区和核心调控面积分别达282.48km2748.60km2,渔业种类和密度分别增加1.303.83倍和6.3226.6倍,产出投入比2.6814.95倍,2006年以来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9.09亿元,新增利税15.91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人:陈丕茂

   话:020- 89108326

   真:020-84451442

电子邮箱:chenpm@scsfri.ac.cn

   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231

   编:510300

 

人工鱼礁建造

 

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单位证书

 

海洋牧场建设布局

 

 

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效果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