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为“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来好副所长和贾晓平研究员参加了大会。会上,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持承担的《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贾晓平研究员作为获奖代表接受颁奖。
《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从国家科技兴海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系统研发了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关键技术体系,引领和推动了我国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沿海普遍推广应用,仅根据广东省统计,2006~2012年建成人工鱼礁海洋牧场40多处,礁区和核心调控面积分别达282.48 km2和748.6km2,渔业种类和密度分别增加1.3~3.83倍和6.32~26.6倍,产出投入比2.68~14.95倍,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创新成果主要包括:
(1)构建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的数学模型,系统阐明基础礁体结构的流场特征、环境造成功能与生态调控功能;优化和确定了12种适应南海海况的基础礁体;优化和确定了12种礁体、3种礁群和礁区布局的配置结构。
(2)建立附着生物的生态特征综合评估方法,系统解析了6种基本鱼礁材料的生物附着效应及其生态综合效益,阐明7种环境因子和季节变化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机制,阐明提升礁区饵料效应的优化条件。
(3)创建“鱼礁模型趋附效应概率判别”评估方法和诱集效果5级评价标准,系统阐明了118组单礁、双礁和多礁组合对9种重要增殖种类的诱集效果,解析了3种光照下礁体的阴影诱集效应,提出了礁体结构与组合的优化方案。
(4)研发人工鱼礁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新模式、“现场网捕-声学评估-卫星遥感评估”综合评价技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定量评估了礁区的增殖效果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编制了人工鱼礁建设规划、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范和管理规定。
(5)系统集成6项共性技术,形成我国人工鱼礁技术体系,构建我国首个大型现代人工鱼礁示范区。
(6)该项目出版专著1部,论文41篇(SCI和EI论文4篇),专利12项。参与编制人工鱼礁建设规划5个,制定技术标准、规程和规定各1项;培养博士、硕士12名;培训人员4200多人次。2008~1012年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9.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