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南海所在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对大亚湾人类活动的功能性状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撰写时间:2021-11-17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号:
打印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创新团队”饶义勇(第一作者)在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对大亚湾人类活动的功能性状响应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sponses of Functional Traits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to Human Activities in Daya Bay (A Subtropical Semi-Enclosed Bay), China》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国际知名刊物《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生物性状分析 (Biological Traits Analysis,BTA) 因能更直观地揭示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近些年来开始在海洋生态研究中受到关注。该研究选取了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个体大小、脆弱性、幼体发育方式、寿命、耐受性、食性、栖息环境选择(底表或底内)、活动方式、生物扰动方式等9个生物性状来表征底栖生物生物群落的功能属性,并分析其对大亚湾人类活动类型(污水排放、海水养殖和温排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功能结构差异与人类活动类型密切相关。生物扰动方式、个体寿命、耐受性、个体大小、食性以及栖息环境选择是表征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功能结构差异的关键性状。水深、溶解氧、叶绿素a、氨氮以及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是影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组成的主要环境变量,并表现出生物性状与环境梯度变化间的可预测响应。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滨海核电站取水区典型致灾生物立体监控系统及应用示范”项目(2018YFC14075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目(2020TS02)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TD15)的资助。

论文在线获取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nvs.2021.766580/full 

不同人类活动类型影响下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组成(SED,污水排放区;MRC,海水养殖区;NTD,温排水区;REF,对照区)

 

生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变量间的关系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