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内渔业

避免新品种“诞生”即“死亡”!水产种业从大到强,需重塑产业新格局

撰写时间:2022-10-24 [来源:南方农村报 ]

字号:
打印

随着“十四五”开篇,我国渔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大力建设水产种业,推动我国水产种业从大到强,提出了新的要求。



70多年以来,随着水产业整体发展,中国水产种业也成长到相当庞大的规模,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记载,目前,中国年产鱼苗约1.2万亿尾,虾苗1.8万亿尾,包含品种之多、产量之大、市场覆盖面之广,均以绝对的数量优势稳居全球之冠。


在满足生产所需之后,水产种业需要变革升级,从“大”变“强”,这已是全行业的共识。应该看到,要发展建设好种业,必须“品种”和“苗种”并重,包括促进产学研结合、维护好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监管、大力普及良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苗种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等多个方面,须用系统性的思维、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部署。


然而我们发现,随着时代发展,近年来水产种业有不少新问题逐渐显现,不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均持续产生影响,成为转型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


偏重提高生产数量,发展质量重视不足。在我国多个养殖区,鼓励种业发展往往强调数量和产量的提升,没有重视提高种质水平,提升苗种企业创新和盈利能力。


部分新品种适应性差,缺乏商业价值。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和培育水产新品种最多的国家,但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经实践证明并不具备生命力,仅仅是通过验收,“诞生”即“死亡”。


行业不景气导致苗种企业面临亏损,经营困难。某个品种从兴旺到低迷,养殖量减少导致苗种需求量锐减,造成苗企经营困难,特别是相应品种的各级资质苗场,更是难以为继,遑论提质升级。


“山寨”苗场困扰仍在。作坊式苗场在局部地区,或者是某些品种仍较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劣币淘汰良币。


上述这几方面情况,是当前水产种业中,共性较为突出的现象,除此外,还有不少局部性的矛盾,不仅阻碍了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甚至带来了疫病、食品安全等风险隐患。究其本质,还是水产种业内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和水产行业整体发展、社会经济进步不协调、不匹配所致。


仔细梳理可以发现,种业存在的问题,并非短期内出现,部分是长期积累形成,部分是随时间推移而凸显,由此可见,行业机制出现了和时代不适应的问题。


未来要建设强大水产种业,需打破旧体制,建立能够连通行业各领域,高效集成行业资源,实现多环节联动的新机制;重塑拥有自我完善和更新能力,可实现产业覆盖面、品牌影响力、商业价值度的的新格局。


可喜的是,在过去4-5年时间,多种创新性的思维不断注入,围绕种业提质升级,养殖减量增效这个核心思路,各种行业组织、产业联盟、产业园、创新中心等机构接连面世,为打造现代化种业产业机制做出积极的探索,创造出许多新价值。


回顾过去,每一次种业取得突破,均推动了水产行业的升级变革;从另一个角度看,水产业发展,也带动种业不断前行,从萌芽阶段到全国铺开,从老体制到全面市场化。在以后,种业作为行业芯片的地位一定会更加强化,以此为发动机,必将推动水产业加速前进。(转自南方农村报)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