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锋讲坛”系列名家学术讲座第二十五期开讲
11月12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举办的“南锋讲坛”系列名家学术讲座第二十五期开讲。本次讲座聚焦“Aquatic Animal Health Management”主题,邀请了比利时根特大学水产养殖和卤虫参考中心实验室主任Annelies Declercq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扬研究员,以及南海所姜敬哲研究员进行学术报告。南海所副所长吴洽儿致辞,郑晓婷博士和梁雪莹研究生分别主持报告会,渔业工程研究室主任张家松研究员作会议总结。所内外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4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Annelies Declercq副教授作了题为“From Water to Wound Bandage: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for People and Animals”的报告。她指出,随着全球海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水产养殖正逐渐取代传统捕捞,成为海产品供应的核心力量。Declercq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可持续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如何在确保食品安全与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水生动物健康管理的目标。她强调,水产养殖的未来在于以生态友好方式为人类和动物提供健康的水产品,其报告内容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刻见解和宝贵经验。报告后,与会人员就科研问题与Declercq副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
张扬研究员作了题为“Adaptability of oysters and the thought on rest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yster Reefs”(牡蛎适应性及牡蛎礁恢复利用的思考)的报告,重点介绍了牡蛎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特点及适应性分子机制,深入探讨了牡蛎礁的生态价值及恢复利用策略,为牡蛎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指导。
姜敬哲研究员作了题为“The phageome unlocks the marine phage resource repository”(噬菌体组解锁海洋噬菌体资源库)的报告,他揭示了海洋病毒的多样性,探讨了未知病毒分类鉴定的技术难题,分享了噬菌体富集与培养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展望了噬菌体资源开发的未来应用潜力,为海洋病毒研究提供了创新路径。
三位专家的报告不仅展现了在水生动物健康管理和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还突出了科学研究在推动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次讲座进一步深化了国内外在水生动物健康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水产行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来南海所交流期间,Declercq副教授还前往珠海基地,与科研人员围绕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模型构建与生态防控进行了深入研讨。随后,她赴南海所所级海水鱼虾工厂化养殖创新团队阳江试验基地——南湾水产有限公司,考察了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示范应用,并就优质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
Annelies Declercg,副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水产养殖和卤虫参考中心的实验室主任,拥有广泛的学术背景,获得比利时根特大学生物科学工程学院的水产养殖硕士学位,以及根特大学梅勒贝克兽医学院的鱼类疾病博士学位。在她的带领下,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水产动物福利、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产疾病感染型、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等基础研究,以及开发水产动物植物源抗氧化应用与免疫强化制剂、鱼类加工副产物的可持续利用。
张扬,研究员,长期从事贝类适应性演化、天然免疫及种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在学科前沿和产业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持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 Ecol Evol、PNAS、Genom Proteom Bioinf、Mol Biol Evol、J Proteome Res、iScience、Front lmmunol、BMC Genomic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文章47篇,引用1800多次,H-index为22;授权专利25项。
姜敬哲,研究员,兼任广东省环境功能基因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院级南海主养经济品种病害与生态防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PI),第三届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包括:创新、升级菌体(组)学研究方法和工具,发现鉴定新型海洋生物噬菌体和潜在疫病病毒。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iMeta、Microbiome、Plos Pathogens、Briefs in Bioinformatics、Aquacultur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成果转化2项;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分享到朋友圈